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什麼是多點觸控(Multi-touch)?

觸控螢幕(Touchscreen)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主要目的是讓顯示器及輸入介面合而為一。但由於鍵盤、滑鼠或其他輸入介面,因可產生複雜的輸入指令,讓觸控螢幕在輸入操作上相形失色。

不過自從2006年2月,紐約大學研究員Jefferson Y. 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會上示範多點觸控概念(Multi-touch)後,觸控螢幕改變了世人對輸入介面的認知。



從輸入介面來看,多點觸控概念並非創舉。

早在1982年,多倫多大學研究生Nimish Mehta即提出具多點觸控功能的輸入介面,在功能上類似觸摸板(touch tablet)而非觸控螢幕。不過NB用戶皆知,觸摸板頂多用來進行單點輸入,執行多點輸入則不切實際,因為有時在畫面中尋找1個滑鼠游標,繼而指向目標物件,就足以耗費幾秒鐘了。因此,直到與顯示器結合後,多點輸入才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以iPhone為例,其觸控式面板包括虛擬的Shift鍵,讓使用者輸入需要的字元,且包括以兩根手指執行「掐」的功能,以放大或縮小照片。

自從2006年於TED示範多點觸控概念之後, Han的「受抑內全反射」(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FTIR)技術被廣泛討論及研究,Han本人亦成為風雲人物。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Broadcasting)、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美國部分國防及情資部門及等許多單位均想設法取得他的發明,或設法說服Han合資。

不過,Han仍舊自行創立Perspective Pixel公司,以自行研發及製作觸控式面板。2007年2月,Han再次公布長8呎、寬3呎的觸控式面板,相關影片再次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Perspective Pixel目前專為如中央情報局等單位製作客製化的高階觸控式面板。

由Han的訪談及示範影片中可知,快速處理大量2維、3維資訊將會是多點觸控螢幕的重要施力點。例如軍隊在面對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龐大資料時,資料處理、判斷時間的長短常代表著生死的差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