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Apple申請的專利文件中描述了一種觸控技術,游標的外觀可以像iPhone的螢幕一樣感應手指的觸控.
Apple已經申請獲得這項專利,該專可以透過數種方式在觸控輸入裝置上附加手勢(gestures),這很可能讓該公司在未來將此專利應用到具有應用到觸控板或是觸控螢幕的裝置上。
該公司的專利(http://tinyurl.com/amaq3)是 "Gestures for touch sensitive input devices",在一個大型而空白的顯示器上能以操作 iPod 的方式讓刻度盤轉動,這份專利中描述了數種輸入觸控命令的方式,包括浮動的控制系統以及翻閱電子書。
這項專利很像在 2004 年七月 Apple 申請的另一項專利的延伸,但該專利尚未被認可。
Apple 的專利上如此表示:"The invention relates, in one embodiment, to a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ouch inputs." "The method includes reading data from a touch sensitive device having a multipoint capability. The method also includes identifying at least one multipoint gestur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touch sensitive device."
因 Apple的壓力,目前已經停產的 Newton PDA 使用觸控螢幕以及尖筆當作輸入,但是這家電腦與電子用品製造商仍未推出單獨存在的或以其他整合方式存在的PDA。然而 Apple 的 iPod 也包含了基本的 PAD 功能,包括儲存通訊錄。而其他的 PAD 與 MP3 製造商已經放棄將 iPod 那樣的轉盤當作方向鍵。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微軟多點觸控 Microsoft Surface
將於2007年11月上市的Surface已未演先轟動,再加上6月上市的iPhone,預期將使多點觸控概念發燒。因為多點觸控在PC的應用方式還在萌芽階段,所以進入家庭還得等3~5年。不過,從Surface相關報導看來,由於可取代大量人力,因此會很快進入商店、賭場等領域。
Surface具有4大特性:
1是採觸控式面板
2是具有多點輸入功能
3是能多人同時進行互動
4是物體辨識功能(Object Recognition)
每1項都將開創新的電腦應用範疇。Surface能藉由攝影機同時精密感測52點觸控動作,不過,觸控點的數量並非限制,此設計是考量一般社交行為中,至多有4、5人圍繞在方桌四周,並進行互動。
物體辨識功能更使多點輸入、多人互動功能加值。辨識物體的方法是透過微軟獨家技術Domino,其原理與條碼類似,附有Domino標籤的物體能夠立即被Surface識別身分,然後由Surface啟動適當服務,例如將信用卡放在Surface上進行付款動作。如果要各付各的,亦可同時用數張信用卡分攤1張帳單。此外,當辨識物體為手機、數位相機等裝置時,Surface更能以無線傳輸與這些裝置交換資料。Surface的物體辨識功能及無線傳輸功能,使其在接觸物體的同時接收高階的輸入指令,再加上多點觸控概念,人類處理資訊的方式將跨過新的里程碑。
Surface具有4大特性:
1是採觸控式面板
2是具有多點輸入功能
3是能多人同時進行互動
4是物體辨識功能(Object Recognition)
每1項都將開創新的電腦應用範疇。Surface能藉由攝影機同時精密感測52點觸控動作,不過,觸控點的數量並非限制,此設計是考量一般社交行為中,至多有4、5人圍繞在方桌四周,並進行互動。
物體辨識功能更使多點輸入、多人互動功能加值。辨識物體的方法是透過微軟獨家技術Domino,其原理與條碼類似,附有Domino標籤的物體能夠立即被Surface識別身分,然後由Surface啟動適當服務,例如將信用卡放在Surface上進行付款動作。如果要各付各的,亦可同時用數張信用卡分攤1張帳單。此外,當辨識物體為手機、數位相機等裝置時,Surface更能以無線傳輸與這些裝置交換資料。Surface的物體辨識功能及無線傳輸功能,使其在接觸物體的同時接收高階的輸入指令,再加上多點觸控概念,人類處理資訊的方式將跨過新的里程碑。
什麼是多點觸控(Multi-touch)?
觸控螢幕(Touchscreen)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主要目的是讓顯示器及輸入介面合而為一。但由於鍵盤、滑鼠或其他輸入介面,因可產生複雜的輸入指令,讓觸控螢幕在輸入操作上相形失色。
不過自從2006年2月,紐約大學研究員Jefferson Y. 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會上示範多點觸控概念(Multi-touch)後,觸控螢幕改變了世人對輸入介面的認知。
從輸入介面來看,多點觸控概念並非創舉。
早在1982年,多倫多大學研究生Nimish Mehta即提出具多點觸控功能的輸入介面,在功能上類似觸摸板(touch tablet)而非觸控螢幕。不過NB用戶皆知,觸摸板頂多用來進行單點輸入,執行多點輸入則不切實際,因為有時在畫面中尋找1個滑鼠游標,繼而指向目標物件,就足以耗費幾秒鐘了。因此,直到與顯示器結合後,多點輸入才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以iPhone為例,其觸控式面板包括虛擬的Shift鍵,讓使用者輸入需要的字元,且包括以兩根手指執行「掐」的功能,以放大或縮小照片。
自從2006年於TED示範多點觸控概念之後, Han的「受抑內全反射」(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FTIR)技術被廣泛討論及研究,Han本人亦成為風雲人物。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Broadcasting)、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美國部分國防及情資部門及等許多單位均想設法取得他的發明,或設法說服Han合資。
不過,Han仍舊自行創立Perspective Pixel公司,以自行研發及製作觸控式面板。2007年2月,Han再次公布長8呎、寬3呎的觸控式面板,相關影片再次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Perspective Pixel目前專為如中央情報局等單位製作客製化的高階觸控式面板。
由Han的訪談及示範影片中可知,快速處理大量2維、3維資訊將會是多點觸控螢幕的重要施力點。例如軍隊在面對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龐大資料時,資料處理、判斷時間的長短常代表著生死的差距。
不過自從2006年2月,紐約大學研究員Jefferson Y. 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會上示範多點觸控概念(Multi-touch)後,觸控螢幕改變了世人對輸入介面的認知。
從輸入介面來看,多點觸控概念並非創舉。
早在1982年,多倫多大學研究生Nimish Mehta即提出具多點觸控功能的輸入介面,在功能上類似觸摸板(touch tablet)而非觸控螢幕。不過NB用戶皆知,觸摸板頂多用來進行單點輸入,執行多點輸入則不切實際,因為有時在畫面中尋找1個滑鼠游標,繼而指向目標物件,就足以耗費幾秒鐘了。因此,直到與顯示器結合後,多點輸入才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以iPhone為例,其觸控式面板包括虛擬的Shift鍵,讓使用者輸入需要的字元,且包括以兩根手指執行「掐」的功能,以放大或縮小照片。
自從2006年於TED示範多點觸控概念之後, Han的「受抑內全反射」(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FTIR)技術被廣泛討論及研究,Han本人亦成為風雲人物。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Broadcasting)、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美國部分國防及情資部門及等許多單位均想設法取得他的發明,或設法說服Han合資。
不過,Han仍舊自行創立Perspective Pixel公司,以自行研發及製作觸控式面板。2007年2月,Han再次公布長8呎、寬3呎的觸控式面板,相關影片再次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Perspective Pixel目前專為如中央情報局等單位製作客製化的高階觸控式面板。
由Han的訪談及示範影片中可知,快速處理大量2維、3維資訊將會是多點觸控螢幕的重要施力點。例如軍隊在面對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龐大資料時,資料處理、判斷時間的長短常代表著生死的差距。
訂閱:
文章 (Atom)